top
保密知识
屠呦呦青蒿素取得新突破,中药背后的保密你知道吗?
2019-06-25 02:53:51


6月17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最新重磅研究成果,很快在网络刷屏。报道称,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1.jpg

 

提起青蒿素和屠呦呦,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特别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给中国科学带来了极大荣耀。但很少有人知道,青蒿素作为中国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

2.jpg

 

从中医古籍诞生的青蒿素

 

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思路,还要从越南战争说起。当时,美越两军在亚洲热带雨林苦战,疟疾像是第三方,疯狂袭击交战双方。

1561445726303049754.jpg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魔影”笼罩人类数千年

 

为战胜疟疾,美国投入巨额科研经费,但收效甚微,而越南政府则选择向中国求助。在毛泽东对越方的求援作出批示后,周恩来马上下令,紧急研制“抗美援越”的抗疟新药,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也是在此时加入到抗疟科研之中。

自接任务起,屠呦呦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开始,她也有过困惑,古人在古籍中只说青蒿驱疟有效,并未说明青蒿入药的是哪一部位,更没说哪个地区、哪个季节。一天,当她读到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当即就想:浸泡、绞汁?不用水煎是不是因为害怕破坏青蒿的疗效?

4.jpg

晋代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如此一想,她改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历经反复实验,最后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小组发现青蒿药材含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在新鲜的叶片里,而非根、茎部位;最佳的采摘时节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

1972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帮助屠呦呦确定了其青蒿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这意味着中国医药工作者从祖国的医学宝库中,发掘出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5.jpg

 

因未保密丧失知识产权

 

我国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国青蒿素在国际市场却有一个尴尬的境地: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销售额多达15亿美元,但中国的市场占有量却不到1%。究其原因,还是保密意识淡漠导致了专利旁落。

青蒿素研发时,国内的专利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更缺乏专利方面的保密意识。为了尽快发表论文,为国争光,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明,1977年《科学通报》第22卷第3期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首次发表了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随着这篇“重磅”论文的公开发表,青蒿素的结构完全公之于世。

青蒿素的信息泄露到海外,引起业界轰动,抗疟,欧美庞大科研机构多少年来一直头疼的问题,中国人用一种普通的小草就给解决了!按国际惯例,发明创造一旦发表, 即属于公共知识领域的一部分,无法追授专利。嗅觉敏锐的国外药厂因而见机行事,通过微调化合物结构,抢得青蒿素衍生物的专利权,成为青蒿素的全球市场控制者。中国药企虽几经努力,时至今日仍然在青蒿素相关技术上落后于美欧日,市场份额也集中在原料供应。

6.jpg

 

中药保密逐渐加强

 

其实青蒿素的“专利之痛”在我国并不是孤例,我国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以及相应的医药开发、生产,都曾经因为缺乏保密意识而被外国抢占先机。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多年的临床诊断中,又以秘方(包括配方和生产工艺)最为引人关注,其以多样的存在形式、多元的来源渠道、显著的治疗效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拥趸。

1561445815365034039.jpg

 

由于我国一段时间内曾忽视了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研究,导致许多珍贵古老的中药秘方外泄。改革开放初期,日本与韩国趁虚而入,日本选择了我国210多个中药秘方生产中成药,韩国选择了我国80多个中药秘方进行研究,都获取了巨大利润。日本生产的“救心丸”,是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年销售额上亿美元。

1561445838345014158.jpg

1561445847248006549.jpg

 

在日本,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紧接着,1989年,为使中药行业朝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卫生部结合保密法,针对中药产品仿制现象严重、中药处方外泄的情况,提出了中药的保护问题,对中药品种给予行政干预和保密保护。

1561445906958097345.jpg

9.2.jpg

1561445948690035120.jpg

我国自古以来,中药生产者就通过保密的方式对生产工艺进行保护,这也与其工艺方式密不可分

对中医药工作的保密,是国家出于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保护实施的特殊制度,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扶持我国中医药产业。

虽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坎坷的,挑战总是无处不在。不仅日韩两国在国际中药市场所占份额高达80%—90%,就连西药也开始了他们的“入侵”。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化学合成物中研发出新药的成功率显著降低,西医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成本持续上涨,中医药学知识和药物资源成为西方新药研发的重镇。由于相当一部分中药秘方和验方有长期临床应用的积累和疗效基础,因此成了外国药企饥渴狩猎的对象。

对此问题,我国医药行业也愈加重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文件对中药生产进行保密保护。而近日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也将是我国中医药逐渐“收复失地”的里程碑之一。

1561446036597099710.jpg


主要参考文献:

景军,《解开秘方之谜》,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余瀛波,《青蒿素基本专利与我失之交臂》,《法制日报》2015年10月8日第006版

 

           (来源:保密观,作者:高健)



My JSP 'frame_bottom.jsp' starting page


主办:广东省保密协会    技术支持:广州中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粤ICP备18037474号

地址:广州市珠岛宾馆11号楼205室  邮政编码:510000  电话:020-87196594  传真:020-87196594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分辨率和使用IE8、Chrome45内核或以上的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站长管理
粤ICP备18037474号